资讯新闻
当前位置: 主页 > 国际新闻 >

女子受刺激走失15年民警识别蝌蚪文助其回家

时间:2018-03-28 09:49:48

本报记者   丁国锋

本报通讯员 刘国清

“姐,这是你在老家很喜欢吃的花米饭,特意从贵州带来,你尝尝……”

4月26日上午,在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王兴镇一普通农家院内,从1400多公里外的贵州省贵定县赶到此的杨光辉,将装在方便袋里的花米饭捧着送到一名皮肤黝黑的女子面前,这名女子迫不及待地站起来,用手抓着花米饭往嘴里送。

15年前,这名叫杨光招的布依族女子因孩子夭折受刺激,在贵州老家走失。15年后,弟弟杨光辉带着杨光招的弟弟妹妹,还有杨光招的一对亲生儿女,在淮阴警方与贵定警方的陪同下,与杨光招在江苏相认。

冥冥之中,不幸又遇到万幸。有感人的回忆,更有江苏民警满满的爱心。

走失

“啪!啪!”今年已55岁的杨光招见到弟弟杨光辉的那一刻,没有影视剧中的感人场景,相反却对着弟弟就是一连串响亮的耳光。

“她打我,就是发泄心里的怨恨,埋怨我们这么多年来没有寻找过她。”杨光辉含着泪诉说,“姐姐以前很正常,初中毕业,但是后来因为家庭变故,她的精神才有问题。”

杨光辉说,姐姐曾经在老家生育了一个儿子,一对双胞胎女儿,但后来其中一个女儿在6岁时不幸去世,姐姐的精神受到了打击。2002年端午节当天,姐姐在菜场买菜后就与家人失联。

“当时她的儿子才8岁,其实我们全家从未放弃寻找她。”杨光辉含泪说,“后来姐夫去世,我舍不得孩子,抚养两个小孩至今。”

重逢

此时,面对15年未见的亲生母亲,哥哥罗焕勋一直默默流泪,妹妹罗焕艳则怯怯地盯着母亲一言不发。

杨光招的病情并没有很大好转,对着自己一双儿女,她始终一言不发。

为了唤醒杨光招对家乡亲人的记忆,杨光辉将布依族人当地特有的花米饭带来让姐姐品尝。

与刚开始扇打亲人耳光相比,听到“花米饭”一词时,杨光招猛地从沙发上站起来,直接用手将装在方便袋里的花米饭往嘴里送。

“路上时间长了,米饭有点变硬,很好再蒸软了吃。”弟弟杨光辉心疼地说。此时,杨光招竟然点头“嗯”了一声。

排查

能够帮助这个远在贵州的布依族家庭亲人相认,源自淮安市公安局淮阴分局的一项工作——从2016年开始,淮阴分局人口管理大队组织人手,部署落实辖区内无户口人员的户籍问题。

“因为这些‘黑户’家庭大多生活困难,如不解决户口,他们享治疗癫痫病正规医院受不到*的低保、医疗等社会福利政策。”淮阴分局人口管理大队民警徐永玲告诉记者。

徐永玲回忆说,当来到王兴镇练湖村的王炳伟家时,她发现王炳伟的妻子“杨萍”自2002年两人生活在一起后就一直没有户口。

“杨萍精神有问题,偶尔说句话还是方言,沟通很难。”徐永玲说,在一次偶然的交流中,她从杨萍的婆婆厉秀英那儿了解到,杨萍不仅会写字,还喜欢看报。

比对

得知这个消息,徐永玲与王兴派出所民警张敏再次找到“杨萍”,连哄带逗地让杨萍写下了一行汉字。

“这些汉字的笔画弯弯曲曲的,就好像蝌蚪一样。”张敏回忆说,当时“杨萍”先写出了一个人名“韦先群”,然后又写出了贵州省贵定县一个我们并不认识的地名沙坝口。有这个信息,我们就知道如何下手了。

于是,张敏利用搜索工具查找这个叫“沙坝口”的地方,同时采集了“杨萍”的血样上网和失踪人员比对,但没有任何结果。

徐永玲和张敏还先后数次联系贵定县当地的警方,并将“杨萍”的DNA上传比对。

功夫不负有心人,贵定县警方传来消息,“杨萍”其实是15年前走失的当地居民杨光招,而她笔下的“韦先群”是她已去世的母亲姓名。

感动

说起“儿媳”的来历,厉秀英依然记忆犹新。

“2002年年底的一天,我在村子路口看到赤脚的杨光招,就把她收留了。”厉秀英说,问了好久,她才说自己姓杨,后来干脆北京治疗癫痫病很好医院帮她取名“杨萍”,就是萍水相逢的意思。

此后,杨光招留了下来,并和厉秀英的儿子王炳伟共同生活。

当得知“杨萍”找到亲人了,而且民警还在村里让他们亲人相认,周围邻居也很开心。有的忙着到街上帮他们订饭店,有的忙着倒茶。

“在前来淮安的途中,我不止一次的想着姐姐现在的生活,是不是住在大山沟里?现在的丈夫脾气是不是暴虐?”杨光辉告诉记者,十分感谢淮安的婆家能收留姐姐,亲眼看到姐姐在这边生活女性癫痫病病因有哪些的很好,真的很感谢,很感谢。

“我一直以为与姐姐也许此生无缘相见了。感谢淮安和我们贵定的好心警察。”杨光辉对姐姐的去留有自己的主见,“一切听姐姐自己的意愿,去留自愿”。

记者了解到,此次认亲后,杨光招的弟弟妹妹将返回贵州,她的亲生儿女将在母亲现在的生活地居住数日,好好陪陪他们15年未见的亲生母亲。
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